源头治理与透明化监管
全国人大代表汪其德强调,需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食品生产、加工、流通全过程的透明化监管,加大对生产经营者的监督检查力度,消除监管盲区
具体措施包括建立“食品安全监督员”机制,鼓励消费者参与监督,同时电商平台可设立“质量信用分”对不合格商品直接下架
重点领域专项整治
2024年开展的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中,全国共立案1.4万起,涉案货值9.3亿元,追究责任1400余人,体现了对重点领域的高压打击力度。
相关部门建议持续加强高风险食品(如预制菜)的风险预防,完善国家标准和检测制度8204;
推动大食物观与供给体系升级
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
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三年强调大食物观,要求统筹粮食、蔬菜、水果、肉蛋奶等多元食物供给,从“吃饱”向“吃好”转变8204;。
全国政协委员杜志雄指出,大食物观需拓展到全品类食物安全,覆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。8204;
8204;营养健康与功能性食品开发
针对老年、儿童等特定人群,代表建议开发更具功能性和营养价值的食品,例如通过微生物技术提升食品品质,推动食品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8204;。
完善行业规范与技术创新
8204;标准化与智能化转型
代表呼吁加快预制菜、食品添加剂等领域的国家标准制定,并鼓励食品制造业“智改数转”(智能化改造、数字化转型),例如白酒行业试点构建追溯体系8204;。
支持建设国际一流的食品技术实验室和创新中心,加强食品安全主动防控技术攻关8204;。
8204;强化主体责任与处罚力度
要求食品企业签订《食品安全责任书》,落实“四个最严”(最严谨标准、最严格监管、最严厉处罚、最严肃问责),对违法行为“零容忍”8204;。
构建社会共治体系
8204;跨部门协作与考核机制
优化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运行机制,强化跨部门风险信息交流,消除监管盲区8204;。
实施驻点监督和食品原料快检(如农药残留、重金属检测),确保重大活动期间食品安全零风险8204;。
8204;消费者参与与品牌建设
鼓励消费者通过监督机制参与治理,同时支持地方打造特色食品安全品牌,推动产业与乡村振兴融合8204;。
2025年两会食品安全议题聚焦于全链条监管、大食物观实践、行业技术创新及社会共治四大方向,既延续了近年来的治理重点,也针对新兴挑战(如预制菜风险、网络销售乱象)提出了系统性解决方案。
通过强化立法、技术赋能和多元共治,旨在实现从“量”到“质”的食品安全保障升级8204;。
读完以上信息,小编只想说,食品安全,一直被关注。但是总感觉力度不够,纯属个人意见哈。其实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很重视了,毕竟每年这么多实验做这呢。只能说现在为了挣钱,啥心思都用的人,太多了。